阿米巴經營模式這么好,為什么日本企業在衰落
誠然,日本經濟經歷了“失去的二十年”,這是從1985年“廣場協議”開始算起。二十世紀八十年代,日本與美國的雙邊貿易摩擦愈演愈烈,貿易戰逐步升級到匯率戰,美國糾集了英國、法國、德國,逼迫日本在紐約的廣場酒店簽訂了“廣場協議”,其目的在聯合干預外匯市場,使美元對日元及馬克等主要貨幣有秩序性地下調,以解決美國巨額貿易赤字,從而導致日元大幅升值。其后在不到三年的時間里,美元兌日元貶值了50%,也就是說,日元升值了一倍。
“廣場協議”對日本經濟產生了難以估量的影響。因為,廣場協議之后,日元大幅度地升值,對日本以出口為主導的產業產生相當大的影響。為了要達到經濟成長的目的,日本政府便以調降利率等寬松的貨幣政策來維持國內經濟的景氣。從1986年起,日本的基準利率大幅下降,這使得國內剩余資金大量投入股市及房地產等非生產工具上,從而形成了1990年代著名的日本泡沫經濟。這個經濟泡沫在1991年破滅之后,日本經濟便陷入戰后最大的不景氣狀態,一直持續了二十幾年,日本經濟仍然沒有復蘇的跡象。
日本宏觀經濟不景氣,但并不代表著日本企業沒有競爭力了,1993年,美國《財富》雜志評選世界500強,排在前五名的均是日本企業:三井物產、三菱商事、住友商事、伊藤忠商事、丸紅商事,三井物產在其后的10年間也都排名世界500強前十位,2003年,三井物產把能源部門等重要產業機構獨立核算,并且在全球設立獨立法人企業,使得自己在世界500強中的排名迅速下降,其真正的實力和活動被隱藏起來,不為外界注意。三井物產代表著日本綜合商社的經營模式,豐田、東芝、索尼、松下、三洋、NEC等世界著名企業的幕后推手就是三井物產。
在路透社評選的《2016年全球創新企業百強》中,日本以39家企業排名榜首,美國以34家企業排名第二,遙遙領先,而中國僅有華為一家企業上榜。在媒體上,我們見到的是日本“失去的二十年”,但我們在唱衰日本的同時,他們卻在為未來投資。就拿電子類企業來說,中國企業在狂飆突進,日本消費電子巨頭在衰退,豈不知,日本電子業巨頭們的創新方向發生了巨大變化,日本企業從B2C領域,逐漸轉向B2B領域,松下向汽車電子、住宅能源、商務解決方案等領域擴展;夏普轉向健康醫療、智能住宅、食品、水、空氣安全領域等等。
避開終端市場競爭激烈的“紅海”,擴展上游高附加值核心部件的“藍海”,日本電子業正在從虧損的泥潭中抽脫出來,積累資本為未來投資。
誠然,阿米巴經營遠沒有另一種經營模式:精益生產知名度高,兩者分別源自京瓷和豐田,這兩種經營模式同源于日本絕非偶然,與日本民族精益求精、追求極致的職業化精神息息相關。
阿米巴經營屬于企業戰術層次;精益生產屬于企業戰斗層次,戰略要在企業里落地,就取決于戰略能否有效地轉化為戰術、戰斗,阿米巴經營激活了團隊,按照利潤最大化的方向去努力,同時培養了經營人才;業績改善最后落地到精益生產的改善。
比起戰略,日本人好像更擅長戰術、戰斗,但我們決不能認為日本人沒有戰略、日本企業沒有戰略,日本綜合商社的經營模式與美國不同,當日本企業制定了正確戰略的時候,他們對戰略的執行能力令人嘆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