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陽明:你的人生慌亂不堪,根源是得失之心太重
心學的最大妙處在于:我們可以在身心幸福的情況下追逐外物,只要能以良知為指引,追求什么都是可以的。
王陽明說,人為了生存,難免要追求一些能使自己感到安全的東西,諸如金錢、名利、地位。不過,有的人是在“良知”的指導下追尋這些,有的人卻只是一門心思地追求外物。
因此,王陽明心學不僅是我們身心修行的法寶,還是我們?nèi)松鷨栴}的靈丹妙藥。
一、最靠譜的修煉是做事
二、私欲乃人生之大患,求之不得
克己須要掃除廓清,一毫不存,方是。有一毫在,則眾惡相引而來。
克制自己務(wù)必要將私心徹底掃除干凈,一點私欲沒有才算可以。有一點私欲存在,眾多的惡念就會接踵而至。
如果留存一點私欲,就如同在堤壩上豁開了一道口子,很容易就造成大壩的決堤。所以克己修身,是來不得半點妥協(xié)的。
三、工作慌亂不堪,皆因得失之心
凡處得有善有未善,及有困頓失次之患者,皆是牽于毀譽得喪,不能實致其良知耳。
處理事情出現(xiàn)有時好有時不好的情況,并伴有困頓失序的弊端,這都是由于被毀譽得失的心所連累,不能實際地獲得他的良知。
得失之心太重,只想要好的結(jié)果,恐懼得到壞的結(jié)果,會蒙蔽自己那顆本來能泰然處之、平和應對的心。
起伏得失本是常態(tài),盡力而為、順其自然才是合理的態(tài)度。
四、越是艱難處,越是修心時
五、物欲橫流,蒙蔽心性
六、所有的問題,都是自身映照,都是自己的問題
這個世界沒有對不起你。
汝若以厭外物之心去求之靜,是反養(yǎng)成一個驕惰之氣了。如若不厭外物,復于靜處涵養(yǎng),卻好。
你如果是以厭棄外物的心去靜中尋求,相反只會養(yǎng)成驕橫怠惰的惡習。你若不厭棄外物,再到靜處去涵養(yǎng),這樣就是可以了。
一切都是你心的問題,你以為你是被辜負,其實不過是你的私心私欲沒被滿足、順從和將就罷了。所以,擺正心態(tài)是第一步。
七、好好吃飯,就是修行
今人于吃飯時,雖然一事在前,其心常役役不寧,只緣此心忙慣了,所以收攝不住。
現(xiàn)在有些人在吃飯時,即使無事,他的心也經(jīng)常忙亂而不安定,只因他這顆心忙慣了,所以收攝不住。
從安安靜靜做好和享受當下開始,吃飯的時候就好好吃飯,走路的時候就好好走路,睡覺的時候就好好睡覺。這些,正是收攝心思,正是修行煉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