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
好的心態,是保持健康的基礎
因為眼睛上的疾病而忽視了自己的內心,實屬劃不來。
第二個故事:王陽明的弟子陳九川臥病在床,王陽明問他:“生病這件事,想要正確面對它很難,你認為呢?”
陳九川回答:“這個功夫確實很難。”
王陽明說:“常快活,便是功夫。”
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,是獲得幸福感的基礎。
積極的心態不只是改善我們一時的感受,更是追求健康的秘訣。
什么是心態呢?心態指的是一個人的精神狀態,心態好,自然精神飽滿,神清氣爽,做事總能事半功倍。
01 好的心態,是保持健康的基礎
都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,想要得到一個健康的身體,好的心態很重要。
我身邊有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家,雖然年紀大了,身體還是很健康的,耳不聾眼不花,腿腳也很好,還能獨立駕駛電動自行車。
我曾懷疑他有什么秘訣,老人家哈哈一笑,答道:“我也沒什么養生之道,不過就是少擔心,多開心。”
人的心靈是可以影響到身體的,心態不好,其實受傷害的是自己的身體。
應該怎樣保持好的心態呢?我的心得是,一定要培養對工作和生活的興趣。快樂的工作是養生的良藥。當然還要適當運動,保持心情放松。
可以肯定的是,一個人太過擔心自己的身體,反而容易生病。
我有一個朋友就是這樣的,買了一本有關常見病的書籍,今天看看自己吃胖的肚子,懷疑自己肝腫大,明天耳朵癢癢一下,就懷疑自己中耳炎。
在現代社會,打著養生旗號的騙術最容易得逞,每家每戶的書架上,幾乎都有一本養生類的書籍。
這樣的想法其實也能理解,人最該關心的,難道不是自己的身體嗎?
把注意力都集中在養生上,身體稍微有點小變化就杯弓蛇影,這種緊張焦慮的心態,反而是不利健康的。
02 想有一個好心態,首先就要接納世界
這說法來自古代民間的一個寓言笑話:
一對年輕人結婚了,洞房花燭夜,新娘羞澀地看著地面,忽然笑了,她指著一個角落對新郎說:“你快看!老鼠在吃你家大米。”
第二天,新娘一早起來洗漱,看到那只老鼠還在偷吃,大聲怒喝:“該死的老鼠,竟敢偷吃我家的米!”
新娘當時就氣得柳眉倒豎,杏眼圓睜,抓起一只鞋子砸了上去。
新郎看著新娘,心頭一喜,他知道新娘心里已經從娘家,過門到現在的這個家了。
既然過了門,新娘心態的轉變從她對待老鼠的態度上就可見一斑,所以說,“心態過門尤當先”。
人的心態過了門,對自己的環境有了認同,自己的內心也有了歸屬,這才是快樂生活的開始。
03 心態不好,容易“心窮”
“窮”字的繁體寫法是,上邊是“穴”,下邊是“躬”,表示身體蜷縮在洞穴之下,處境窘困,可以引申為不得志。
可見經濟上的窮倒算其次, 最可怕的還是精神上的“心窮”。
心窮不止帶來思維的局限,眼界的狹窄,還會干擾一個人的信念和判斷力。
心窮的人,容易隨便。他們隨便應付著自己的每一天,這不是在生活,而是在狼狽的生存。
心窮的人,目光短淺。他們每天都糾結于眼前的痛苦,卻不知道為自己的將來考慮,回頭無岸。
心窮的人,笑容很少。不但自愿待在陰霾里自艾自憐,而且還會用最大的惡意和猜測揣度別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