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云卸任的背后,最難克服的是跟自己的斗爭
“阿里從來不只屬于馬云,馬云永遠屬于阿里” 。教師節快樂——這次傳承,馬云準備了10年。
9月10日教師節當天,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云發出題為“教師節快樂”的公開信宣布:一年后的阿里巴巴20周年之際,即2019年9月10日,他將不再擔任集團董事局主席,屆時由現任集團CEO張勇接任。
他真的要卸任了!!!
學習他盡管內傷很重,也面帶笑容
2016年5月,馬云接替柳傳志成為中國企業家俱樂部新一屆主席。
交班時,柳傳志評價:跟方方面面打交道時,馬云臉上的笑容都是永恒的。
笑對一切,似乎是馬云與生俱來的性格。
在流傳出來的照片中,小小的他都是一副樂呵呵的表情。
笑對一切,也是馬云對人生的修行。
清華大學的一次演講中,他說:這世上最有力量的武器是微笑,微笑可以化解所有的問題,我永遠面帶笑容,盡管我內傷很重。
北京受挫,決定回杭州再開始的前一夜,馬云和團隊在一個小酒館里大碗喝酒、大塊吃肉,一邊哭一邊唱《真心英雄》。
第二天登上長城,講完要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等豪言壯語后,出現在照片中的他也是如他說:面帶笑容,盡管內傷很重。
回到杭州自己給自己療傷的馬云,不但笑對一切,更以“逗比”精神鼓舞所有人,在千難萬苦中微笑地向上攀爬。
功成名就之后的演講中,他說:我很榮幸自己是商人。商人最大的成就是員工的微笑。
從“一看就不是好人”“馬云是個騙子”的“內傷”中,他面帶笑容,一步步挑戰向前。握手孫正義,登上《福布斯》,并肩楊致遠……從想在美國融資200萬美元,但沒人搭理的“路人甲”,一路笑到在美國一次融資超過250億美元,締造全球最大IPO新紀錄的巨人。
甚至,登峰造極之時,他還不忘開玩笑:“當年我來美國想要200萬美元,被30家VC拒絕;今天我又來了,就是想多要點錢回去?!?/strong>
笑對一切的馬云,是永葆樂觀,永不抱怨的人。在所有面向青年人的演講中,他都不忘用自己的不堪來鼓舞大家擁抱夢想:
“數學考過1分,大學考過3次,初中考重點考了3次也沒考上,好不容易考進大學,也是杭州第四流的。我自學英語,也嘗試自學編程但沒有成功,我沒有一個富有的父親,也沒有很好的教育背景……”
馬云說,這些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:“我始終對未來有期許,始終相信我要努力,要證明自己?!?/strong>
學習他以最大的無私,成就最好的自己
如果評選中國最有錢的人,馬云應該是在榜單上。如果評選中國最無私、最舍得的人,馬云也應該是在榜單上。
如果評選中國持股最少,但公司做得最大,對公司的貢獻也最大的創始人老板,馬云還是會在榜單上。
馬云只有阿里巴巴很少的股份,但卻比很多持股百分百的老板,對公司更努力,最重要的是,貢獻也更大。
他是真正的企業家。
因為,他是真的把創建一個企業,通過這個企業去利他、利社會放在第一位,而不是把企業當成自己家的,把通過做企業去成就最賺錢、最富有的自己放在第一位。
這兩者有矛盾嗎?當然是有的。比如很多人會算一筆賬:如果自己持股百分之百,哪怕公司一年只賺100萬,也勝過自己只有7%的股份,而公司一年賺1000萬。
反對者會說,如果公司一年能賺2000萬,那就算7%也還是賺了。反對有理,但問題難在:你憑什么認為給出去93%一定能做到2000萬,而不是分走你的100萬。
甚至,你還會僥幸,靠我自己也能做到2000萬——如果你自認是有才華,有理想,也有勤勞智慧的人。
馬云,當然會知道他自己就是有才華,有理想,也有勤勞智慧的人,但他就是把那么多股份給出去了,讓阿里永遠不是馬云的阿里,但馬云永遠是阿里的馬云。
這不光是對“‘寧做雞頭,不做鳳尾’,我這么辛苦,93%都是給別人打工”等人性之弱的克服,更是真正的企業家精神,是把成就他人和社會等同于自我實現的格局。
臺灣“經營之神”王永慶的一位后人曾對我說,他最佩服父親的不是才華韜略、勤勞智慧等,而是父親的極度無私。而且,他還對這種無私做了非凡的解讀。
他說:最大的無私其實就是最大的自私。
“因為他總是想著別人,想著利他,想著幫到社會,所以,他人和社會也總是想著他,更愿意跟他合作,一有機會就想起他,他有困難大家也愿意幫助他;因為他總是那么愛大家,所以大家也總是那么愛他,信任他……”
學習他的長遠信心,提早準備
今天,馬云宣布了他的退休以及傳承計劃。
明年9月10日,也就是55歲生日之際,他將卸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。
多少帝王將相機關算盡,走到生命盡頭也要緊握日月旋轉?多少豪門爭奪和天團內斗只為自己活一天便要一手遮天多一天?
馬云如此年輕就放下權杖,褪去大位,這不光在華人社會,在整個商業世界,不光在當代,在歷史上也都是極為罕見的案例。
這也是他無私的另一面。
但這里不只有無私的精神,更有理性和智慧的光輝:放眼長遠,提早準備。
因為相信而看見的馬云,一直是放眼長遠并善于提早準備的人。他的始終面帶微笑,很大程度上或許也是來自,他總能以長遠的信心溫暖眼前的冰涼。
1999年2月20日,大年初五,馬云把他的兄弟姐妹們叫到湖畔花園,開口第一句就是:“跟大家共同探討以后至少五年十年我們要做的事情?!比缓?,他把阿里巴巴定位于成為國際站點,在大家不大聽得懂中高談闊論了世界格局,而且找人把現場給錄下來,好像當時就已確定自己那是在創造歷史。
阿里巴巴發展壯大之后,外界看來總在高談闊論、公開吹牛皮的馬云,實際上時刻都在謀劃著未來,甚至擔憂著未來,不斷地重新定義和設計著未來。
馬云曾說,“阿里要是沒有淘寶(后來是天貓)、沒有螞蟻金服,我也不行?!倍液茉缇驮趦炔客菩辛艘粋€定理:沒有一家互聯網公司能夠依靠一個所謂的擁有絕對優勢的業務,持續保持3年到5年的優勢。
為了阿里行,3年到5年之后依然行,馬云和阿里搞出了一個履帶戰略,讓戰車可以一直滾滾向前進。“形成梯隊發展、有機作戰,每一家公司,一個上,然后退下來,再另一個上,形成一個循環?!?/strong>
具體到業務演進就是,“阿里巴巴B2B需要修復,淘寶就當第一陣營,然后是天貓,然后支付寶起來了,再是云計算,再是菜鳥,一輪一輪的,因為每一個的優勢只能保持3年,然后回來修復,再開始輪換?!?/span>
支付寶被剔除上市公司阿里獨立發展后,馬云又給阿里加了兩個新履帶:大文娛,大健康。如今,這些履帶已表現出可以接力跑的潛力,也是阿里明日繼續增長的機會。
無論大企業還是小公司,傳承和交班,始終是很困難的事情,但也始終不能逃避。
今天的公開信顯示,馬云在傳承上更是深謀遠慮,并且居安思危,不等天下雨,甚至不等刮風,就已提前思考和準備。
馬云在信中說:“10年前我們就問自己這個問題,如何保證馬云離開公司以后,阿里巴巴依然健康發展?我們相信只有建立一套制度,形成一套獨特的文化,培養和鍛煉出一大批人才的接班人體系,才能解開企業傳承發展的難題。”并且強調,“這十年來,我們從未停止過努力和實踐。”
事實上,早在5年前,馬云就卸任CEO,不再過問公司執行層面的問題。
在他卸任的這5年,阿里巴巴不但培養出了一位被馬云認為可以再接董事局主席的CEO,而且培養出一批得力的干將。
或許,這不但是讓馬云相信阿里已經可以離開自己,甚至是讓他決定更早交出權柄的原因——事實已經證明,馬云不做CEO的阿里依然是行的,那何不再往前一步?
更重要的,趁自己年富力強就交班出去,萬一有個什么坡坎接班人爬不上去,自己還可以站出來,或者做新任主席的老師,或者干脆再回大位解決問題。
歷史的經驗表明:
在當任者有足夠精力、能力甚至是體力挽回敗局時,就或明或暗地放手讓后來人去做,是培養下一代的最佳方式。大權在握者非要等到自己實在無力為繼時,才迫不得已交班,則往往是下坡路,甚至災難的開始。
財富、權力都可以一張紙就完成交接,但成功卻不會,成功需要提早準備,成功需要不斷練習,甚至成功還必須有Plan A,Plan B(我們要堅信,馬云和阿里對傳承的安排除了公開的計劃,一定還有Plan B,甚至Plan C的準備),這也是簡單易懂的道理。
甚至,包括笑對人生,包括無私就是自私,也都是簡單的道理。只不過,人最難克服的,往往都是這些最簡單的道理,因為這都不是跟外面打仗,而是自己跟自己斗爭。
很多偉大的人物也都有過感言:人最難戰勝的是自己,尤其是自己的人性之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