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營會計必備三張表:損益表、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
和道和
中國「心學×實學」
阿米巴經營開創者
企業在經營者中有一個非常廣泛的誤解,就是認為阿米巴經營會計報表只能核算出損益表,沒有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。 既然阿米巴是獨立核算,也就是按照內部市場化的原則,把每一個阿米巴單元看作一個市場主體進行核算,這樣每一個阿米巴單元當然也可以核算出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。本來現金流量表就是管理會計報表,不在財務會計的范疇,但因為許多企業經營的終結肇始于 資金的周轉問題,所以反映企業資金動向的現金流量表越來越受到企業經營者的重視。
因此,在 1987 年,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批準把現金流量表納入財務會計的報表體系中。每一個阿米巴單元是不是都有必要編制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,這取決于企業實際的管理需要。
一般來講,中小型企業沒有必要編制這兩張表,因為企業規模有限,資產已經根據阿米巴獨立核算的要求,折舊數據進入各阿米巴單元的經營會計損益表中,有比較清晰的顯示了。而且現金流量也不大,無非是采購、成品庫存、應收賬款 等方面占用現金較多,企業領導人和財務總監一般會完整地掌握這些情況。
但在比較大型的企業中,在事業部層面就有必要做經營會計的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,以便企業的管理決策層更加全面、深入地觀察各事業單元的經營狀況。導入阿米巴經營模式需要用經營會計來算賬,但這并不意味著需要很強大的財務體系才能做下去。
這是因為經營會計鼓勵業務人員自己算賬,在經營會計報表中,費用分為變動費和固定費兩類。固定費包括 人工費、設備費等,這些費用相對固定不變,由財務部及人力資源部提供。變動費包括原材料、輔料、生產水電、計件工資等,這些費用取自業務部門—生產、倉庫、物流等部門的原始憑證記錄,再層層匯總上來。這樣做的好處,一是數據可以及時匯總上來,便于業務部門自行分析報表,找到業績改進措施;二是業務人員自己在收集數據、算賬的過程中,會增加對數據的敏感度,自然產生增收節支的行為。
很多企業財務體系不健全,財務報表往往在每個月15日以后才能出來,并非財務人員不敬業,而是原始憑證缺乏有效管理,如外來原始憑證—發票等,業務部門總是以各種原因遲交,自制原始憑證—領料單、出庫單等不按照流程和規范來操作,漏報、錯報等現象屢禁不絕。出現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業務部門管理流程不健全,或者沒有執行管理流程,這就是我之前說過的企業基礎管理不到位所產生的問題。
經營會計報表算賬就不會出現這種問題,它明確了各業務部門數據責任,以終為始、按圖索驥地從公司的合并經營會計報表出發,要求及時、準確填報數據,并按照這個要求梳理管理流程,反過來促進了財務體系的健全。所以財務體系不健全的企業根本不需要擔心, 雖然阿米巴的導入會慢一點,但提供了另一個價值—促進企業財務 管理體系的建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