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歸真諦,永續經營 | 和道和「心學×實學」阿米巴深圳站盛大開始
2018年10月26日,由來自全國各地200多位企業家和高管參加的和道和「心學×實學」阿米巴經營咨詢班,在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深圳盛大開啟。課程由和道和集團資深經營專家、工商管理博士黃肖恒老師主講;多位資深專家也于現場針對不同環節的演練跟進輔導。未來四天,和道和獨有的「心學×實學」阿米巴經營體系中,“四天三夜培訓的內容”將會交付給到場的學員。
按照現場學習演練回去實施,保守有1-2%的利潤提升。

企業難做,是假問題!
經濟環境不好?競爭力不足?機制不先進?團隊合作弱化?人才不足?絕對多數問題都是自身問題,都是假問題。
企業要變革自救!變革自救什么?自救于認知的打通!在真相面前,一切認知都是階段性、有局限的、都是可以變革的,而且必須與時俱進的、也可以說是回歸本質,認清企業經營就是內在認知的呈現,打通認知,付諸行動,經營必然良性。
在深圳,某領導講“國有經濟體量大于民營,深圳經濟將出現拐點”,引起企業界的高度認同。聯系國家宏觀規劃,政策的原因大家無需多慮,國家對各種體制企業政策支持的環境前所未有的寬松;
馬云與企業對話中,曾說:十幾個億,經濟環境不好,對你影響多大呀?大環境對你影響有多大呀?其實更大規模的企業也一樣,打通認知,改善心性,改變自己,影響他人,知行合一,立即行動才是我們該做的。
剛才大家總結企業難做時,大多講到自身的問題,在一個系統中,你自身處于什么位置,你競爭、合作中采取怎樣的策略?產品,戰略、模式,這些制定完畢,接下來如何實現?想到是一回事,你能不能做到是另一回事,靠什么?知行合一!
經營的真諦是什么?人心!
組織的制度變革,再核算,數據化、透明化,計算貢獻度,因此培養人才,改善業績,這一切靠什么支撐?換句話說:一切行為和思考、機制、規章要注入怎樣的靈魂?為什么我們持續倡導心學×實學的阿米巴經營體系,始終把心學放在第一位?
稻盛和夫的三家五百強企業的成功,來自心法,其心法的核心是王陽明的心學。東鄉平八郎“一生唯俯首王陽明”,儒學的心派(內求)和理派(外求)間的爭論,最終以心學改變人類文明史,目前告一段落。
我們來看稻盛和夫,出身貧寒,沒有太高的教育經歷,也不是天賦異常。63歲罹患癌癥后,居然八年后痊愈;再看他65歲加入僧藉,出版的專著中,向來以自己的人生經歷為主線,平中見奇、娓娓道來,不造作、不賣弄,不執著理論的高深莫測,不以拯救者自居。
在首相的三顧茅廬下,78歲高齡出任日航社長,不顧個人名譽和健康,全力以赴,11個月后,挽狂瀾于既倒,那是何等的無我利他之心,是何等的世事洞察、練達開闊!
阿米巴經營的實學落地
剛才大家回答來“學習阿米巴的目的”中:
經營自己,首先改變自己,然后把自己的企業經營好;
拓寬自己,找到更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;
重新磨合發動機,讓投入、產出看得見摸得著,找回自己能收益什么,能貢獻什么?
我們在實施自動化的管理,想來找到方法論,回去用;
我們搞了合伙人機制,但是如何公司的目標成為全員目標,如何穩定人員,百人一心?千斤重擔大家挑,人人頭上有指標?
如何核算,如何利潤分成?如何被動標為主動?有心才有法,怎么才幫到大家心在一起?
看大家的問題,都很開悟!我們說再棒的理念,也要落地。落地到哪兒?我平臺很大,很好,有棒棒的梧桐樹,還愁鳳凰不來棲么?平臺能否帶來大家更大的價值,員工是否愿意為平臺貢獻?放下自我,傾聽心聲,你方法無數。
方法來自正確的思維方式。我們把人心、人欲、人性,心學思想高高地放在頭頂。在四天三夜里,將貢獻給大家:
第一天,講阿米巴的原理和架構,企業內部問題梳理;
第二天,內部交易和定價,核算;
第三天,年度經營計劃、改善,績效考核方案;
第四天,經營哲學和戰略
以上內容是杯子,杯子里承載了一個正確思維方式的全過程,貌似簡單。我們說,真理是極其簡單的,簡單到看似不可信。是的,回到原點,從復雜回到簡單,才是大商之道!
阿米巴經營的誤區
只經營五個品種的雜貨店,哪個賺錢,哪個虧錢?虧損的為什么?如何改善,要不要繼續做?是不是早上可以賣高價,到了晚上只好虧本甩賣造成?是沒有笑臉,態度生硬,服務不佳導致?劃小核算單元,進入具體品種,具體時段,現場去考評。透過這個小例子,我們預先提示對阿米巴經營的誤區:
誤區一,只看重業績做到極致。經營是經營人才,經營人才是經營人心,一切方法,點燃人心才是關鍵。 誤區二,管理事。事是人做的,對事不對人是避重就輕。不要被事件帶走,回來去看自己的心性,看見組織的心性,才是重點。 誤區三,單干。個人成長,只有融入到組織,才是有價值的。只有千劫萬復,不斷自我更新,才有個人的真正成長、成熟。

